从屏幕到目的地:看短剧如何唤醒一座城
过去我们一提起地方宣传片,总想到的是航拍+字幕+解说的“模板化套路”。
但你有没有发现——这两年,越来越多地方政府、文化机构,开始悄悄地在拍短剧,而且是一部接一部地拍。
是为了流量吗?为了宣传吗?我们认为:是为了“文旅突围”和“文化出海”。
从2024年开始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推动实施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微短剧创作计划。
首批推荐作品包括:《飞扬的青春》《恋恋小食光》《虎鹤双行》《碗小厨之麻辣爱情》《我的归途有风》《带你去个好地方》《落花生》
这些作品以“旅行+情感+地方文化”为核心,通过微短剧这一载体,将文化内容、景区风貌、非遗技艺等转化为年轻化、情感化、故事化的文旅IP。有效推动取景地随剧“出圈”,形成“微短剧+文旅”融合促进消费的可复制、可推广新模式,并最终激发观众“跟着微短剧去打卡”的文旅消费新热潮。
1⃣ 短剧“强视听”+文旅“强体验”,击中移动传播痛点
2⃣ 打造“网红场景”IP,实现“拍摄地”到“打卡地”的转化
3⃣ 传统文化“软着陆”,非遗、风俗、美食全面活起来
2025年,一部由太仓市打造的国家级文旅短剧引发行业关注——
《沧海新途》是一部以“郑和下西洋”这一国家重大题材为蓝本的文旅微短剧,是太仓首部国家重点精品文旅短剧。
由张锦城执导 、王子元编剧,王格格、王一钧领衔主演,太仓市委宣传部、文旅局指导,融媒体中心、苏映影业等联合制作。
故事讲述郑和船队后裔郑梓玥从鬼马少女成长为“郑和宝藏”守护者,与密码学家陈奉一展开48小时限时解谜之旅,串联起郑和舰队的海洋精神与中华智慧。
该剧于2025年7月26日上线央视频、江苏广电、红果短剧等平台,是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计划中首部聚焦航海文明的重点作品。
近年来,舟山凭借海洋文化基础,成为短剧和网剧“文化出海”的新兴力量:
一部60集爱情微短剧,由舟山市影视家协会监制,在嵊泗花鸟岛拍摄,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相遇相恋的故事。
导演、编剧均为本土团队,部分演员由岛上居民出演。目前正与美联社、法新社驻沪分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对接,力图将“舟山故事”传播至全球。
舟山原创动漫IP,目前已出口至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俄罗斯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30+国家,翻译版本超20种。
第2部正制作中,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发行渠道,让“东海文化”在全球开花。
如《你是我的美味》《凶案深处》《消失的痕迹》等多部网剧已在日韩、新加坡、YouTube等平台热播。短剧《追梦人》《我的猫系男友》等作品也在推进出海计划。
舟山通过短剧与动漫为载体,推动“内容出海+文旅传播”协同发力,为地方文旅经济开辟海外增长点。
微短剧的真正意义,不只是一个“流量产品”,而是一个文化内容的突破口,更是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新窗口。
在《碗小厨之麻辣爱情》中,一碗麻辣烫背后串联起的是市井生活、人间烟火;在《我的归途有风》里,一个打工人的回乡故事,引发了无数游子的共鸣。
不是说“这是皮影戏”,而是让皮影艺人成为主角,展开情感线;不是介绍“中医文化”,而是通过人物故事展现中国式的家庭养护理念。
非遗、传统技艺不再是“文化展示”,而是剧情内核,是感染观众的温柔武器。
你第一次听说永定土楼、拙政园,可能不是因为地理教材,而是因为一部短剧;你第一次对福建小镇、徽派古街心生向往,也许是因为一个剧中角色说:“我一直想带你来看看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。”
短剧把“景”赋予“情”,把地理位置转化为“想去看看”的欲望。
我们不再一味讲“丝绸之路”的辉煌,而要讲:
年轻人如何在榫卯木作中创业;
一家人在春节回家途中经历的摩擦与和解;
小吃摊主如何用一碗面条维系情感;
这是真实的当下中国,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故事。
用短剧,讲中国。让世界,爱上我们的故事。
图文编辑 I 翁恭立
图文来源 I谷歌浏览器
责任编辑 I 何海新
校 对 I 王 凯
审 核 I 卜桂莨